本周課程主題為「構圖再探索」,以下為課程摘要
一、何謂構圖:
1.是畫面的經營,最基本方法就是簡單化。
2.是去除畫面中多餘的事物。
3.是組合畫面的方法,使觀者能被吸引瞭解到拍攝者表達的重點。
4.改變主題在圖框內位置,強調重點訴求。
二、改變圖框內主題的位置:
身體可以左右移動拍攝
身體可以前後移動拍攝
手可以舉高,腳可以蹲低
可以調整相機的對焦
讓被拍攝者往鏡頭靠近或遠離
三、構圖的概念:
利用長方形的概念
利用三角形的概念
利用自然的分割線
利用心裡的補償:讓觀者心理上會自然產生視覺訊息來填補空缺。拍攝者安排所想表現的視覺因素,讓觀眾運用心理補償將景物補全。
四、拍攝的圖框
1.圖幅選擇
直幅:(紀念碑、全身人像、塔 )
橫幅:(河流、山脈、田野)
直幅好還是橫幅好,取決於拍攝者,攝影本就為主觀的。
2.黃金分割圖(九宮格圖):
最常使用的構圖理論,讓畫面有平衡協調的感覺,左上角或右上角擺比較重要的主體。賞者將目光的焦點會放在點和線上,通常放置主要景物。通常左上角和右上角的點是觸發視覺注意所在。
3. 三一律:
風景照中,地平線或海平線忌放在中間,而應該放在上線或下線處(視題材而定)
五、位置選擇
正面角度:可以用視線、表情、姿勢和觀眾交流;但較呆版、缺乏生氣。
斜側角度:展現出正面及側面的特性,使構圖生動活潑,有立體感。線條可產生匯聚,可表線方向性,能加強深度,增加景物層次。
側面角度:是於表現人物或景物輪廓。具有強烈方向性,可表現人事物交流的樣子,如此可以表現強烈動感。因為缺乏正面特徵,不適合用在平靜或嚴肅的主題。
側面角度
背面角度:營造觀眾的參與感,也會給人一種懸疑性,也會傳達出一種內心世界的感覺。
六、拍攝角度選擇
平角度:表現真實(親近感)。
仰角:表現高大形象,使背景簡潔(天空占大部分),突出主體。
俯角:紀錄寬廣畫面,表現宏偉氣勢,使畫面飽滿。
七、鏡頭運動的構圖-CUT
攝影機固定不動所攝取的畫面,攝影鏡頭畫面基本元素,是組成一般作品、節目的主要畫面。只用cut而不用其他技巧拍出一個完整的作品,才看得出攝影師的功力。
八、鏡頭運動的分鏡
大特寫
特寫
胸上景
腰上景
全身景
遠景(Long shot),主體所在環境介紹
中景(Medium shot),畫面主體強度增強
特寫(Close-up),強而有力的鏡頭,表現出主角的反應與情緒
最後老師提出:要常拍影片,紀錄片都是由實驗和嘗試中完成。沒有實驗,紀錄片便失掉它的價值;沒有嘗試,紀錄片便不存在。
接著,就讓學員去外拍:
1.選定一個主題,針對圖框位置做變化:前後移動、高低移動、左右移動各兩張。
2.前後焦距變化的照片各兩張
3.選定一位志工夥伴,拍全身、腰上、臉部特寫等照片
然後再針對大家拍的照片一一秀出來分享與討論,課程就在歡樂中結束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