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SS
影像是強而有力的社會學習工具,苗栗社大成立社區影像工作站,希望能以影像為媒材,深化社會內在反省,為更美好的世界蓄積更多的進步能量。

7/21社區影像志工暑期培訓課程回顧


0721社區影像志工培訓課程12位志工參加,志工陳秀娥還與女兒一起上課,本周課程分三部份:第一是如何撰寫簡單的企畫書、第二是現場拍攝及訪問時需要注意事項、第三則是拍攝題目討論。提醒志工下禮拜上課要繳交三到五分鐘的「我的…」個人影片,7/30將請苗栗在地影像工作者楊明璋,指導志工們操作剪輯系統,請各位志工可先行空出時間參與。本周課程課程回顧:

一、如何撰寫影片簡便企劃書
企劃書為紀錄片拍攝的前置作業,由於紀錄片種類繁多,企劃書項目可能有所不同。簡單的企畫書一般包括下列幾項部分:
1.說明
簡略描述事件的內容,並說明為何對拍攝此一事件感興趣、預計的影片長度、以及主要的訴求對象為何。
2.背景研究
收集有關事件的資料(包括以採訪方式獲得的資料—建議以錄音的方式收集)並整理報告,以指出為何這一事件值得拍攝。藉此提出拍攝將採用的觀點。
3.拍攝方式
這一部分主要描述將以何種方式拍攝。須藉由第二部分的背景研究結果,嘗試回答下列問題:
a事件所具有的戲劇性
b事件的衝突所在
c情緒的掌握及角色的發展
d預計拍攝的結構 (即如何說故事)
4.決定拍攝對象
對象可能包括事件的:
a主要關係人(包括正反兩方)
b旁觀者(事件周圍的人或者正反兩方的友人和家人)
c資訊提供者(研究者、學者、記者、同業人員、政府及民間機構等)
必須描述這些人是誰(名字、與事件的關係、與其他人的關係等)、他們在片中的重要性為何
5.訪問問題
描述針對第四部份的對象可能詢問的問題及重點
6.資料收集
包括有關事件之報章雜誌、書籍、海報、地圖、圖表、照片、電視、電影、廣播、音樂以及其他相關資料等(本部分主要為剪輯時使用),請註明出處。
7.拍攝計畫
以時間表為主,包括訪問時間以及拍攝事件相關地點的時間等。
8.編列預算

※如有可能,提出鏡頭拍攝腳本及收音方式

二、拍攝採訪時注意事項:
1.訪問拍攝時的注意事項—受訪者:
頭部要留空間,但不要太多,約一個手指寬。
受訪者儀容要整理。
視線預留空間 (Looking room)
受訪者臉部的光源
受訪者視線
2.訪問拍攝時的注意事項—背光
太陽光從背後而來
調大光圈,犧牲背景成就主體
以輔助燈平衡光線
換位置
3.訪問拍攝時的注意事項3-背景
a勿花花綠綠
b勿雜亂無章
c勿主題過多
d勿主體過小
e水平請對好
4.訪問拍攝時的注意事項4-拉背、180度線
5.訪問拍攝時注意事項5-訪問時少回應多注意各種反應表情
aDon’t take,just make
b與受訪者距離的拿捏
c隨時注意受訪者的眼神和細微動作
d注意周圍環境的拍攝
e現場音的完整性
f受訪者聲音的品質
6.拍攝時的注意事項6-拍攝時間
每個鏡頭至少停留六秒鐘,因為家用機在啟動拍攝鈕時,大部分會有一到三秒的延遲及初始訊號不穩定的現象,所以在實際拍攝時應儘可能拍攝長一些(如,拍十秒鐘,可能可用的畫面只有五秒鐘)。拍攝訪問結束時,不要立即關機或鬆懈,可以預留幾秒鐘再行結束,可趁機拍些反應畫面。
7.如何拍攝出穩定的畫面
標準拍攝
舉高拍攝
低角拍攝
腰間拍攝
依托拍攝
安全措施
腳架攝影:腳架底板高度大約與肩同高,如此右手才可輕鬆搆到ZOOM(伸縮鏡頭)控制按鈕,眼睛可以平視觀景窗,攝影的身體盡量不要接觸到腳架。在腳架上PAN(攀)左、右,TILE(搖)上、下。有人習慣用攀杆,有人習慣用左右手放在鏡頭上配合身體轉動。

接下來分成四組討論要拍的社區影片:各組志工都討論的相當熱烈,目前各組的題目都有初步訂定:第一組,林振德為組長,打算拍竹南公館社區為主題;第二組以王興偉為組長,計畫拍林中馨的陶瓷興衰故事;第三組是張永杰組長,打算拍四海郵嬌-張碧嬌的故事;第四組為邱智賢為組長,打算拍82歲的志工郭兆標跳元極舞的故事。下禮拜各組將針對題目作報告及討論,期待下禮拜的培訓課程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 
Copyright 2009 MLCU社區影像工作站. All rights reserved.
Free WordPress Themes Presented by EZwpthemes.
Bloggerized by Miss Doth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