映後由主持人先分享感受,認為本片鏡頭運用許多新舊對照手法,如機械耕作對比傳統牛耕、現代汽車對比傳統牛車、都會現代想法與鄉村傳統想法等,尤其有一幕是老牛與老夫婦上街頭看病時,經過有群人在舉牌抗議進口「美國牛」的現場,更是相當對比且充滿諷刺:當都市人在抗議外來貨的同時,卻沒關心本土牛和傳統農業等問題。而最讓主持人感動的,就是老牛之於老農夫,就如同老農夫之於子女,老牛與老農從來沒有要求回報。接著分享敘事概論,主持人認為這部片還有一個重要的腳色,就是老婦,本部片沒有老婦許多說法和抱怨,就無法引人入勝,因為她一下為片中衝突角色、一下為仁慈角色、一下為………,而她於片中的訪談,也支撐影片的架構,就是老婦有時天聽由命、又有時怨天尤人的表現,豐富了影片內容。
主持人分享完後,詹關祥心有所感的發表意見,他表示片中敘述老牛和老農的情感他完全能體會,尤其片中有一段敘述老農不肯使用農藥、不願使用收耕車,寧用傳統人工收割、與老牛和老妻慢慢做,這種精神令人欽佩,也表現出傳統農村那種不與大自然競爭的法則。他尤其記住一幕「老農的田與週遭人的田」,作物顏色呈現綠色與淡黃的對比,他覺得老農的田相當翠綠自然、其他田因為都灑農業,都造成作物變色,感覺相當不自然。
林中馨看完後則替老牛感到奮愾,覺得最後老翁竟然還是出賣了老牛,連老牛都流眼淚感覺到他被出賣了,而他自己也能體會那隻老牛,被人背叛的感受。然後認為這些傳統農村遇到的問題,政府都不知道在哪裡又在幹麻,問題都歸因於政府漠視和財團的欺凌。
林中馨一講完,詹關祥就感性還回應表示,其實牛是最有靈性的,他能夠知道自己大概甚麼時候會死、什麼時候要被殺,他以前有去看過宰牛場看過,牛不像豬一樣,要死之前都不知道,牛會有感受,像是死前豐盛的大餐,牠吃完竟然就流眼淚了。
黃淵農則認為,這部片相當不客觀,只有老農與老婦的說法,沒有其他人的說法,然後機械農耕有什麼不好,讓我們產出更多食物更方便,為什麼要反機械農業,老農為什麼要堅持老牛呢?這是老農自己的選擇,他自己要如此,並不覺得他很可憐。
李文傑則認為這部片很不錯,綜合大家的意見,他真的學到很多,他說公館這裡目前也有一些傳統農耕,我們不妨可以去關心去紀錄。連淑珠因老公臨時頭痛先行回家,張寬彬則因帶孫子來看,孫子看到一半吵著要回家,所以也先行離開。
本次是社區學習電影院擴大開始,參與民眾約有七位,但相信日後公館會有更多民眾共同來欣賞好影片,分享自己的觀後心得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